网站地图 本站支持IPv6

建筑业“十二五”规划引导企业加快转型

发布时间:2011/9/19 15:13:06 文章点击数为:459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大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国有建筑企业改制重组,鼓励非公有制建筑企业以投资、建设、运营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等领域;到“十二五”期末,要努力实现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进一步引导我国建筑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我国建筑业正处于加速增长时期
  规划显示,2010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9547亿元;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1196亿元,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在感受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喜悦的同时,随之带来的建筑业深层次问题凸显、国际国内形势变动以及后金融危机形成的刺激机制给建筑企业制造了更严峻的挑战。截至2010年底,我国建筑业企业为70061个,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继续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推动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规划,政府要推动有条件的大型设计、施工企业向开发与建造、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方向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从单一业务领域向多业务领域发展;促进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可以看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要着重从企业经营转型、市场转型、管理模式转型以及功能升级、品牌升级、实施水平升级着手,改变经营风格,扩展市场范围,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一些大型企业纷纷改制重组,调整产业结构,向利于符合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专业化企业发展。
  今年4月,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原中国十八冶)更名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此为核心企业,成立中冶建工集团。这是该企业自2006年改制后,对产业结构的又一次调整,调整后的中冶建工集团主营业务将由建筑施工向集设计、施工于一体的EPC工程总承包过渡,同时涉足装备制造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集团;6月,安徽建工集团与安徽水建总公司进行重组,重组后突出房建工程、水利建设、水电建设、房地产开发、路桥工程、港航工程、海外业务、科研设计8个业务板块,力求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迅速壮大省属建筑企业主业规模,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同时,有关数据显示,虽然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但总产值、增加值逐年稳步增长,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1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数量为6939个,比2009年减少127个。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数量占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自1997年以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7年为13.3%、2008年为12.3%、2009年为9.98%、2010年为9.9%。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已变得势不可挡。
  “在本世纪初,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我们经过努力,逐步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至2005年底,我们全面实现第一个五年规划,企业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着手思考和奠定企业的发展基础。”中冶建工集团董事长姚晋川的发言说明,随着近年来的高速成长,建筑施工市场已逐渐难以满足企业壮大的需求,建筑企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重塑竞争优势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空间以求得自身生存发展。这其中就需要建筑企业对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资源配置方式等进行整体性转变。
  为进一步深化建筑企业转型,政府官员日前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解读。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建筑业处处长李德全说,一要建筑企业在工业化、节能型、精装修住宅、城市和区域的基础设施、地下空间、交通工程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技术、管理、能力建设和储备,提高融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二要提高资本智力要素含量,形成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层次,支持大型建筑业企业向多产业、综合承包、建设开发一体化、资本实业运营一体化、知识技术管理密集型的高端方向发展,成为建筑业行业发展的骨干和引擎。三要发展中小建筑业企业,他们是发展施工生产力的核心所在。这其中大多数单位还不是企业,在体制外游弋。他们普遍存在专业化发展不充分,综合性的劳务企业多,甚至出现“扩大劳务分包”;与大企业不是专业协作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包”与“干”的关系;利润分配层次过多,利润水平极低等问题。四是要促进建设环节融合。克服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建造环节分割弊病,促进融资、设计、施工、采购、运营之间的多环节或若干环节的融合。
  为避免企业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误区,专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不是高资质企业承包,低资质企业干活,而是在总承包企业总体组织、管控下的专业化协作总分包;不是不同承包层次对于成本和利润的层层剥皮,而是专业化的高效率;不是让中小企业流干分净,而是有所积累,争取可持续发展;不是因为总分包增加成本,而是降低成本;不是中小企业永远与低技术含量、低技术装备率相联系,而是同样有广阔的技术应用、设备工具、工业化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