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李宇嘉:房地产供需趋于平衡,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可期
作者系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从国家统计局9月15日公布的1-8月房地产开发销售数据来看,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正在趋近于新平衡,尽管面临着挑战与压力,市场仍朝着止跌回稳方向迈进。
近年来,管理部门一直从供需两端发力实现止跌回稳。需求端,积极“降门槛、降成本、提预期”,满足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新市民、年轻人的安居愿望。供给端,除了积极增加高品质的“好房子”供给,借助供给革新牵引和带动需求,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顺应供求关系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主动或被动“去库存”,以匹配需求变化。于是,从2022年开始,就出现了从土地出让、新开工到批准预售,再到新房销售的持续回调,一直延续到今年。这是房企应对市场形势的理性选择,也是供应过剩地区严控增量的反映。如果为了拉动投资继续大规模供地、大规模建设,供求关系的改善就会遥遥无期。经过长达3年半多的调整,行业供需不平衡的态势得到了明显缓解。8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7月末减少了317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已连续6个月减少。
这既是供给端适应需求端的变化,也是供给收缩与需求再平衡的必然结果。这也意味着行业调整进入下半场,即告别急速下跌,进入探底、寻底的阶段。于是,我们看1-8月份,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降幅持续收窄。8月份,新房和二手住房价格指数同比降幅均比7月收窄0.4个百分点,比年初分别收窄2.4、2.3个百分点。行业和市场上下游各项指标的跌幅也都在收窄。比如,1-8月份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较去年末收窄3.5个百分点,新房累计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降幅分别收窄8.2和9.2个百分点。目前,新房建设规模已收缩至近十几年来的低点,但存量房屋的更新需求还会持续增加,加上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与日俱增,行业供求两端开始趋于平衡,市场持续下跌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中长期来看,在供给端,将充分发挥城市更新的带动作用,推动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这不仅能有效缓冲新增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还可以直接带动钢铁、建材等上游产业,促进家具和家电等领域消费。这本身就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它在逐步替代旧模式的同时,还能稳定投资和消费,带动就业。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等改善住房供给,还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需求;同时,落实好《住宅项目规范》,打造包含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等在内的“好房子”,满足居民住房消费升级需求。在需求端,要继续落实落细既有的各项纾困政策。各地要通过高密度、高频率的市场监测和巡查,全面评估国家及本地已出台各项政策的落地情况和问题。同时,积极摸查居民在住房消费领域的堵点、急难愁盼,以精细化的政策设计提高一城一策的水平。
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复杂,止跌回稳是一个过程,中间有所反复是正常现象。但要看到,不管是新市民和外来人口的刚性需求,还是新型城镇化的潜力需求,抑或住房改善的需求,存量改造和升级换代的需求,房地产市场的潜力很大、韧性很强。对各地来讲,既要尊重房地产市场自身规律,主动作为,优化政策,也要从经济基本面将制约需求释放的因素解除,激活和发挥市场的自我修复功能。多方发力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