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冯波:《住房租赁条例》有力推动住房租赁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成都市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政策文件: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7/content_7032955.htm
近年来,在系列政策大力推动下,住房租赁已经成为新市民、青年人等新市民群体有效解决居住问题的重要途径,住房租赁需求不断增多,租赁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市场乱象,如乱收费、虚假房源、恶意克扣押金等。当前,房地产正处于加快转型的新时期,为规范租赁市场秩序,加快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出台《住房租赁条例》(下称《条例》)意义重大。
一是完善租赁立法体系,夯实规范发展法治基础。《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通过对相关主体实施分类管理、强化租赁各方权益保障及市场监管等机制,构建了住房租赁市场的基础制度框架,夯实了法治基础。一方面,在国家层面明确了规范租赁各方行为要求,更重要的是规定了法律责任和惩处条款,完善了规范市场的措施和手段。另一方面,为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和实施住房租赁相关立法提供了依据和准绳,有利于加快健全和完善住房租赁法治体系,为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有助于维护租赁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特别是加强了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承租人权益保障,不断提升租赁群体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明确发展导向,加快推动房地产转型发展。在房地产由增量建设为主转向增量提质和存量改善并重的新阶段,住房租赁贯穿于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经营服务全过程,住房租赁在促进房地产转型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越加明显。《条例》明确了住房租赁的发展导向,为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吃下“定心丸”。例如,《条例》明确鼓励发展规模化、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此外,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出租人和承租人依法建立稳定的住房租赁关系等内容也写入了《条例》,有效保障租赁各方权益,为住房租赁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后盾,有利于加快推动房地产由单一的增量开发建设向“开发建设——运营服务”综合经营模式转型,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实现高效能治理。《条例》将前期住房租赁相关试点的政策机制和经验做法上升为立法予以明确,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建设,有利于加快提升住房租赁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实现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例如,在之前的住房租赁试点相关文件中,明确要加强从业管理、建立住房租金监测制度、建立多部门协同的住房租赁联合监管机制,广州、深圳、成都等部分城市建立了住房租金监测制度,定期公布市场租金水平信息,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城市开展了租赁房源信息发布核验,这些经验做法写入《条例》,将试点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有利于提升各地住房租赁监管效能,促进市场规范发展。此外,《条例》还明确了管理机制和部门职责范围、监督管理和实施违法惩处的主体、部门信息共享等机制,理顺了部门职责,强化了机制保障,有利于提升政务监管服务效能,有利于有效防范化解租赁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