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多措并举推动县城建设提质增效
本网讯 近年来,府谷县按照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县城建设,在制度建设、生态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提标改造、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俯瞰天府路
市政设施日趋完善
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加快推进,人民路、天化路、河滨路、富昌路、永安路和三忻路、府州巷等道路改造全面如期完成,牛家沟中路、营盘路中段建成通车,新府山东侧高架桥建成投用,新区21千米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城区路网密度不断提升。2021年道路长度80.3千米,全年城市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道路面积86平方千米,路网密度7.6千米平方千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5.56平方米。稳步推进停车设施建设,2021年县城新增停车泊位2950个,2022年新增停车泊位465个,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停车场(点)129处,共18765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城区停车难问题。城区市政管网水平不断提升,新老城区供热、供气、供水、管网等覆盖面不断扩大,2021年城区供热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2022年新增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燃气供气管道长度达到78.81千米,燃气普及率到达88.31%;建城区供水管道长度达到111千米,密度8.54千米平方千米,超过榆林市县城平均水平1.84千米平方千米。

府谷新区绿地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持续巩固污水治理成效,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运,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日,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44%。黑臭水体整治到位,完成孤山川城区段3处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新建3.8公里污水收集管网,解决了部分地段污水直排问题,确保孤山川城区段水质达标。市容环卫管理不断加强,城区垃圾日处理能力达15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蓝绿空间不断提升,“见缝插针”建绿地、适时适地修游园,改造提升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建成投用黄河西路黄河公园、粮站坡和地毯厂口袋公园等项目。2021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绿地率36.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平方米。

河滨公园黄河母亲雕像
历史文化保护有序推进
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完成哈镇赵家大院、黄甫魏家大院等11处明清时期古建筑申报工作,古城景区改建扩建工程已经启动。城市历史风貌管控不断加强,清除城区乱搭乱放现象,结合府州民俗文化元素,对两侧人行道、墙面、门头牌匾等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打造出推广府谷名优特产品的民俗文化街区。黄甫镇被授予“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庙沟门镇沙梁村被授予“陕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老旧小区改造
住房条件持续改善
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编制老旧小区改造五年规划,将富昌路小区、建设路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项目范围。对改造的老旧小区及周边违章建筑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同步开展拆除工作,现已拆除违章危旧建筑1.5万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新府山小区建设初具规模,路水电讯、异地移民搬迁农贸市场、学校医院、新府山社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陆续完善,常住人口超过万人。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推进,承载能力和环境品质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河滨西路
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现有养老床位1872张,床位拥有率41‰,基本能够承载县区养老需求;现有幼儿园50所、中小学校52所,能够满足县区幼儿和义务教育入学需求,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建设新区公共体育场、河滨公园、县体育场、县乒羽馆、新区体育中心等多个健身场地,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健身设施设备逐步完备。县医院门诊医技楼、县中医医院新院区、第三医院、监督所、疾控中心等项目按计划实施,医疗服务水平全市领先。智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河滨东路、河滨西路道路两侧智慧雾森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城区安装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实时对机动车尾气进行监测监管。(付江星 通讯员 付文喜 刘超)

河滨公园水上公园
责任编辑/何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