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本站支持IPv6

全力加快“两镇”建设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延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19/1/24 7:26:48 文章点击数为:810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近年来,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做美延安、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总要求,在6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和3个文化旅游名镇的基础上,确定了29个市县两级重点镇和2个市级文化旅游名镇,并成功申报国家重点镇17个,全国特色小镇2个,“两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37个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镇区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底的36.04平方公里,扩大到2018年底的68平方公里。建成了一大批广场、医院、学校、文体中心等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镇区常住人口由2010年底的24.06万人,增长到2018年底的48.41万人,人口聚集成效明显,为促进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产业培育步伐,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工业依托型、农业产业型、商贸服务型、文化旅游型等产业模式,为进镇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提供了一定保障;通过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理队伍、开展集中整治等一系列措施,城镇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进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科学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参照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标准,结合延安实际,制定了《市、县级重点镇建设标准》。督促指导各重点镇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人文优势,科学确定建设定位。围绕定位,聘请省内外高水平的规划编制单位,全面编制完成了所有省级重点示范镇的总规、控规和详规,按照规划实施建设,规划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二、强化政策支持,持续加大推进。“十二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列支3.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补助。2016年,继续确定在“十三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列支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各县区积极整合相关部门资金,集中投向重点镇,放大政策叠加效应。2018年,“两镇”累计完成投资46.7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7%,“两镇”建设持续保持追赶超越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广开筹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中,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社会资本进入,同时引进了陕旅、陕文投、陕建等大集团、大公司参与开发建设与产业培育。充分利用西洽会、丝博会等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宝塔区河庄坪镇在西洽会签约3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黄陵县店头镇引资12.7亿元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各镇与陕煤集团、长庆油田、延长石油等驻地企业广泛开展企地共建项目,实现企地设施共享。
四、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生态治理。对照重点镇建设标准,每年对各镇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了全面摸底,列出缺建项目清单。采取对标补短板,实行差异化目标任务下达,尤其对涉及环保领域的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实施销号管理,重点跟进督查。9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在加快新区建设、老城区改造提升的同时,围绕环境治理总要求,加快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在省级两镇的示范带动下,29个市县两级重点镇全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24个镇建成垃圾填埋场,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五、立足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培育。按照“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凸显特色”的原则,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特色,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促进产镇融合发展。安定镇对老城区进行了改造修复,古城特色鲜明;文安驿镇围绕知青文化,建设古镇文化园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乾坤湾沿黄小镇魅力初步显现,成为沿黄城镇带上一颗灿烂新星。南泥湾、甘谷驿、白马滩、双龙等一批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成立了南泥湾景区管委会、安定古镇景区管理办公室,加强特色小城镇管理与运营。培育了“工矿商贸型、现代农业型、文化旅游型”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美丽小城镇,小城镇建设由功能齐全向小而特、小而精转型升级。
六、建立激励机制,严格督查考核。年底根据考核情况,对市级专项资金全部实行“以奖代补”,重点奖励成绩显著的镇,鼓励争先创优,形成竞争机制。严格执行“单月报送、季度讲评、半年督查、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建立后进镇通报、约谈等制度。积极开展季度结对竞赛,重点督查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对工作成效好的予以通报表扬。
虽然我们在小城镇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比、与广大群众的期望比,特别与兄弟地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努力把我市小城镇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具有较强幅射力的县域副中心和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为延安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