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本站支持IPv6

抓产业抓项目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铜川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19/1/24 7:06:22 文章点击数为:878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铜川市作为陕西省4个积极推进城市之一,坚持高标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对标省级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地区的工作任务与目标,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装配式建筑发展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建筑产业的新动能。根据资源、区位、交通和配套等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市长、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多次调研、考察,专项会议进行研究,多途径、全方位促进装配式建筑各项工作。要求各部门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推进全市建材业转型升级、建筑业提质增效;不断拓展装配式建筑材料应用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把铜川打造成全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市。

二是政策完善有保障。20176月,我市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建设、发展等重大事项。7月印发《铜川市加快建筑装配产业化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方案》,从产业项目发展、示范项目带动及建筑业提质增效等方面提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明确目标,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25%,力争创建省级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城市。市政府办下发《关于铜川市市级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意见的通知》,加快市级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推进产业项目加快发展。装配式推进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大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力度的通知》,从发改、土地、规划等项目前期手续入手,严格执行省、市相关规定,不断加大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力度。

三是产业发展强基础。我市在新材料产业园区规划3500亩土地,用于集中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同时打造王家河工业园区装配式建筑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各部门、各园区积极寻求同装配式建筑产业龙头企业和大集团的合作,先后多次联系、调研、考察了陕西建工、深圳微源、杭萧钢构、安徽鸿路、宸海绿建、远大可建等一批行业优秀企业,寻求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路径。陕西建工(铜川)新型材料工业园项目落户铜川市新材料产业园区,占地159.4亩,已完成投资3.5亿元,部分生产线201812月底已调试生产。与陕建工合资成立了陕建第十四公司,引进先进建筑施工管理经验和模式。陕西鸥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保温一体化墙板生产线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已开工建设。伟力凯恩装配式建筑PC生产线项目计划占地125亩,投资4亿元,年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180万平方米,计划201910月建成投产。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四是示范项目稳推进。先后召开全市装配式建筑推进会和示范项目观摩会,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级政府、各级住建、全市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宣讲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形势、相关政策和应用技术,为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参观装配式建筑样板展示、吊装、安装等工艺流程,系统提高住建行业对建筑产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认识。召开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进暨技术培训会,梳理20182019年度国有企业投资、棚改、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为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做好储备。铜川大厦、陕建科技公司综合楼、新区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等一批装配式建筑项目正稳步推进,印台区金锁关镇农村危房改造装配式建筑项目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稳步提升。

二、2019年工作打算

我市将继续围绕省厅制订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和工作安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开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局面,为铜川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贡献力量。

一是加大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组建装配式建筑招商专业队伍,引进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及配套产品生产线,构建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不断提高装配式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打造装配式建筑百亿企业集团。

二是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发改、土地、规划和住建等部门的联系,落实中省装配式建筑优惠政策,确保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国有企业全额投资的房建工程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鼓励引导社会投资项目采用装配式技术。

三是以装配式建筑发展带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开展工程总承包项目试点,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管理和技术人才、产业工人,积极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绿色建材和集成化技术应用,不断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促进全市建筑业工业化、现代化,为铜川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是按照中省和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制度,制定推进方案,解决落地和签约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和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