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本站支持IPv6

榆林推进国家级多规合一试点 用一本规划破解难题

发布时间:2015/7/13 7:34:58 文章点击数为:398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不同部门之间的规划“打架”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榆林市也不例外。针对这一顽疾,去年8月,榆林市在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列为“多规合一”试点市后,紧抓机遇,迅速行动,经过不到一年时间,试点工作就已取得初步成果。“多规合一”正在成为破解榆林产业结构、南北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三大失衡”问题的重要手段。
  榆林城规和土规差异明显
  据了解,目前我国城乡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制定,包括发改、国土、环保、旅游、文化等部门。由于各规划编制、实施主管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存在时效问题,另一方面仅限于事务性的协调,使得“多规”各自为政,极易出现空间使用重叠、交叉甚至冲突的情况,也导致了空间布局的随意性。榆林市就表现得十分明显。调查发现,榆林市目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差异图斑达15万块,林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的仅有40%。
  本次“多规合一”试点,四部委共在全国选取了28个试点市县。其中,榆林市是陕西唯一入选的地级市,也是所有试点市县里国土面积最大的地区。
  三年三大步,榆林寄望“多规合一”破解发展难题
  一年完试点,就是今年要通过全域差异比对分析,划定市域统一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文物保护、产业集中区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建立市域空间管控体系,实现市域空间信息1∶10000比例尺的一张图全覆盖;编制完成《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建立市县共享共用“多规合一”业务平台,全面完成国家试点任务。
  两年见实效,是指2016年要实现“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应用。改革项目审批机制,全面启动“多规合一”业务平台运行,实现市级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业、水务等部门项目并联审批,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业务联动、监管同步、制度创新。同时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和县城开发边界内“多规合一”一张图,比例尺至少达到1∶2000。
  三年成体系,即在2017年,通过出台《榆林市规划管理条例》,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
  处理多规矛盾,节约科学发展,试点取得初步效果
  首先是坚持生态优先,结合榆林实际存在的生态脆弱问题,严格按照国家最新标准,处理多规矛盾。其次是有效协调林地和土地矛盾。为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榆林市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按照适宜性评价确定将全市601万亩未利用地中的227万亩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结合全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按照耕地、林地双退的原则,拟将剩余不适宜开发的374万亩全部交由林业部门管理,纳入林地管理范畴。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节约科学发展,明确要求城镇和产业园区边界划定中,先瘦身后强身。同时,拟出台《工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办法》,将对部分行业用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最低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提高10%—30%,可集约节约用地20平方公里。
  另据了解,在“多规合一”推进过程中,一些严重制约榆林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也涌现出来,特别是土地利用规划问题。据推测,2020年前,榆林建设用地指标缺口高达数十万亩。下一步,榆林市计划积极争取中省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