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本站支持IPv6

乡镇综合改革助新型城镇化建设走上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访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王育宝

发布时间:2014/5/20 7:26:45 文章点击数为:586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乡镇综合改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益、农村增美的重要战略举措,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记者:包括撤乡并镇在内的镇村综合改革将对新型城镇化起到哪些有益的助推作用?
  王育宝: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经济焕发出巨大活力,农村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做好包括撤乡并镇在内的镇村综合改革,对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元结构转变、农村社会形态向城乡一体社会形态转变、传统农居民向现代市民转变,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转型和振兴,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和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哪些亟须破解的难题?
  王育宝:几十年的“造城运动”,带来一系列城市病,农村的面源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蓝天、碧水、绿树、阳光逐渐被雾霾、臭水、疑难杂症等代替;城镇建设占有耕地不断扩大,存在资源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农村“政经不分”,村党组织、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职责不清,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地方融资平台+土地财政”带来的农村、农业持续发展风险问题。在土地日益稀缺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地方融资平台+土地财政”发展模式,使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难以为继的问题。农业转移劳动力就业与镇村特色产业发展问题。实现人的城镇化,应充分估算和动员城乡所拥有的各类资源,要努力促成城乡生活共同体的形成,要让城市资本、产业向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有序流动,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记者:传统的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哪些问题?
  王育宝:传统的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带来的是大城市愈大而小城镇愈小、城市发展实力愈强而镇村实力愈弱、经济发展效率不断降低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是新旧规划冲突与衔接。最新制定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由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均有所变化,这就与以前制定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产生不小的冲突。化解新旧规划的冲突,需要从宏观上进行科学的把握。二是农村产权确认、流动与权益保护缺乏操作性。农村居民的不动产,包括承包土地、宅基地及住房等,农村居民的产权由于不明晰,更无法自由流转。在当前打破行政界线、大规模推进集中居住的背景下,农村产权的不明晰和不可流动,将使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运行安全、社员股东权益的保障面临严峻挑战。
  记者:您认为,新型城镇化过程理想的模式是什么?
  王育宝:新型城镇化要求在强调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建设田园城市的同时,也要明确提出“保护农村”的目标,要构建包括土地制度、市场化融资体系建设、房价调控、粮食安全、财税体系、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保护在内的一体化、一揽子综合改革方案,要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镇村综合改革,通过包容性、特色化、可持续等发展模式,改善农村落后面貌。
  记者:对于新一轮镇村综合改革,您有哪些建议?
  王育宝:建立完善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做好村镇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各村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古迹、旅游文化内涵等,确保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政府治理与基层自治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实现村民自主、自愿管理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机制。
  推动镇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推进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农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其土地承包权获得持续、稳定收益,努力推动镇村集体经济顺利转型、成功升级。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设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资金,建设或改造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推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城乡和谐发展。通过普惠型福利和激励型福利的有机结合,将国家、企业、城乡居民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建立起中央与地方、企业和居民合力“保护农村”、建设农村的良好关系。
  通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使村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可实现就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粮、果、畜、菜、乡村旅游、食品加工业等村镇特色优势产业,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吸纳和扩大农村就业,积累镇村发展资金和经验,使农村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放松的场所、农民安居的乐园。(来源:商洛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