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本站支持IPv6

18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保障房铜川模式建设有实效

发布时间:2013/9/27 7:39:33 文章点击数为:956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铜川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民生一号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廉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375万平方米,已有5.4万户、18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等奖,2012年被评为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三等奖,今年上半年在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考核中名列第三。铜川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已走在了全省前列。
  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铜川在转型探索中大胆创新,独辟蹊径,把保障房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保障房建设与城市经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铜川模式”,实现了两者的“双赢”。一是与聚集城市人口相结合,推进城镇人口合理流动。在推进保障房建设过程中,铜川市结合北市区滑塌区、沉陷区整体搬迁工程需要,超前规划,在南市区建设一大批保障性住宅小区。届时,北市区和南市区城镇人口基本达到平衡。二是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善城市面貌。据统计,在进行棚户区改造之前,铜川市有3.5万户12万人居住在滑坡、沉陷的沟壑、坡塬、采空区。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铜川北市区主要的八大棚户区基本完成了改造任务,累计投入改造资金20多亿元,拆除危旧住房近百万平方米,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00多万平方米,近10万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三是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提高群众居住水平。针对保障房小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铜川市要求每一处保障性住房小区在规划时,都必须考虑配建相应的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满足了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四是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拉大了城市骨架。结合保障房建设,铜川市确立了“改造提升北市区、开发建设南市区”的总体城市建设思路,努力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骨架的拉大相结合,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五是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促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2012年,铜川市政府出台实施《铜川市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城中村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六是与规范物业管理相结合,创造文明和谐居住环境。
  统计显示,铜川市目前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32平方米,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目前在建的保障性住房总数已达到6.36万套,已提前完成了整个“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开工任务,这些住房建成后可满足全市6.02万户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届时全市保障性住房保障面将达到42.4%,大大高于全省23%的保障要求。
 
 
                             来源:铜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伟)